FORECOLOR

从知名画作找19春夏的配色灵感

从知名的艺术作品中找灵感,早已司空见惯。在最近上映的《雷神3》中女武神与海拉对决的场景令人联想到西斯廷教堂壮观华丽的穹顶壁画,而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最后一幕直接借鉴了《最后的晚餐》的构图,耗时数年终于上映的《Loving Vincent至爱梵高》让大众体验了一次流动的梵高艺术,经典绘画为艺术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

所以今天我们就以知名画作为灵感寻找新一季的配色方案,但通常绘画的色彩过于庞大,所以我们以截取局部结合提炼色、近似色来构建配色。

《男人画像》

雷诺阿,1876年。常常被误认为是画家的自画像。雷诺阿的画作给人悦目赏心与欢愉的同时,总透着一丝多愁善感。画作中棕褐色调与黄色占据了画面,柔润的面部色调中的粉彩色令整个人物呈现一种清澈与纯真,微妙的色调彼此衬托,结合随意和旋转的笔触赋予画面以和谐与次序感。

 

《弗洛伊德肖像习作》

失序主题的灵感之一英国画家培根,1969年。《弗洛伊德肖像习作》是艺术家为好基友同为画家的弗洛伊德而作,该联画在2013年创下当时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以1.42亿美元成交。橘黄色与灰橄榄色将背景一分为二,与前景中扭曲变形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衣着上平铺的白色与深灰色凸显了轮廓笔触的粗旷和力度。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唯一传世之作,1113年。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锦绣山河格局的代表作。前段时间再次展出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看过真迹的人无不叹为观止。整幅画卷以褐黄色、亮蓝及青绿色等极少的色调将“青山绿水”的绚丽恢宏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的故乡》

夏加尔,1911年。艺术家将记忆中的故乡风景描绘在画作中,真实与梦幻融合于大胆饱和的色调之中,营造出强烈而醒目的效果,蓝白色块的马首、玫红色的背景与绿色的人物及黑色的远景等等看似怪诞却又充满了诗意与温馨。

 

《夜游者》

爱德华·霍普,1942年。整幅画的构图就像黑色电影时期的电影场景,画面中不同的人物之间呈现出物理与情感的距离。独处的背影部分,浓郁的砖红色与复古的绿色调形成对比,人物暗调的油蓝色通过光影融入背景之中,孤独与寂寞成为画作的迷人之处。

 

《西瓜》

费尔南多·博特罗 ,1976年。西瓜圆润的轮廓依稀让人联想到画家那些肥胖的人物肖像画。中性朴实的橄榄色、饱满的玫红色与低饱和度的淡黄色营造出一种新奇与新鲜感兼具的柔和效果。

 

《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1830-1832年。浮世绘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影响了一代印象派大师。普鲁士蓝、浅蓝色与白色勾勒出澎湃的巨浪,渔船乘风破浪,无所畏惧。远处的同色调的富士山静默的目睹了一切。

 

《窗边女子》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822年,年轻的女子望向窗外,轻侧的背影融入橄榄色调的家居氛围之中,明媚的阳光穿过窗户进入室内展现出希望与欢快,室外浅蓝色的天空与黄绿色的树木暗示着无限的生机。

 

《在黑城堡的公园中》

保罗·塞尚,1900年。画面中只有屹立的岩石和繁茂的树木,一条路通向葱郁树林后的空地。富有生命力的绿色调与浅淡的的黄褐色、橘黄色营造出稠密而又模糊的空间效果,画家随意的笔触将树与岩石融合在一起,无法辨识,就像阳光透过随风游移的枝叶间隙,投影无序的移动模糊了视线。

 

《6号 紫色,绿色和红色》

马克·罗斯科,1951年。一幅价值1.86亿美元的画作。这位俄裔美国抽象画家艺术家擅长以有限的色彩和图形创作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作品。浅紫色、橄榄色及浓烈的红色相会渗透融合,令对比的色调产生舒缓、沉静直达内心的效果。

 

《卧室》

梵高,1888年。梵高通过简单鲜明的色彩表达出一种绝对的静止,借由色调的对比和后退的空间,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鲜明的黄色、淡蓝色与地板的浅淡的青绿色构成的宁静空间带有一种不真实与逃避现实的气息。

 

《金鱼》

保罗·克利,1925年。各种形式的对比是这幅画作最为突出的特色,动静的对比,大小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及色调的对比。画面正中凝固般的大鱼与周围四散的小鱼令空间呈现奇妙而又无限外延的效果。耀眼的黄色与醒目的红色置于暗黑的色调之上,产生一种跳跃的动感。

 

《画家安东·佩施卡肖像》

席勒,1909年。大胆夸张的线条、造型与装饰性的色彩是埃贡·席勒绘画最明显的特色,但《画家安东·佩施卡肖像》略有不同,画家的标志性线条被大色块的玫粉色和白色平涂取代,而局部的浅粉色和背景斑驳的笔触、座椅装饰性的几何色块都令整幅画作简洁而又富有变化。

 

《舞蹈》

马蒂斯,1910年。画面中以深蓝色代表仲夏的天空,绿色代表大地,橘红色舞者象征原始的狂野与质朴,色彩的强烈对比在构图的均衡中达到和谐,营造出一种纯粹明快的视觉风格。

 

《打开窗,尼斯》

拉乌尔·杜菲,1928年。一间可以远眺蔚蓝海岸的旅馆房间,大面积扁平化的蓝色、红色与图案装饰展现出愉悦而又宁静的场景。

 

《雪山美景》

威廉·斯坦利·哈斯提尼,时间不详。山峰的浅黄色与浅紫色的背影、白色的积雪营造出微妙柔和的对比,山下的植被与积雪融化形成的涔涔溪水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一切充满了希望。

*图片在所有介质过程都无法避免存在色差。

 

FORECOLOR公众号

Next Post

Previous Post

© 2023 FORECOLOR

Theme by Anders No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