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将1940年代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从时尚的角度讲,一边是物资匮乏的简朴实用,另一边则是战后梦想回到奢华享乐的“美好年代”,但即便是战后的重建家园的时期,战乱时的记忆依旧影响着大众生活。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穿行在人群里的小女孩身上鲜艳的红色可能最能代表整个1940年代,血腥而醒目,虽然战时红色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但红色仍是那一时期最重要的色调之一,那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实用的色调?
娱乐
即使是在美国“大萧条”和战争期间,好莱坞电影依旧处于“黄金时代”,1940年代出品了大量经典的黑色电影,虽然大多数属于黑白电影,但精美的海报和润色的剧照同样展现出影片的阴郁、绝望和荒诞的氛围。
▲卡萨布兰卡海报,1942
▲卡萨布兰卡剧照,1942
▲马耳他之鹰海报 ,1941
▲马耳他之鹰海报 ,1941
▲煤气灯下海报 ,1944
▲煤气灯下剧照 ,1944
▲魂断蓝桥剧照 ,1941
▲费城故事 ,1940
▲Bette Davis,1943
▲Hedy Lamarr, 1941
▲Elizabeth Taylor,1948
低迷时期音乐和电影一样,可以令人忘记烦恼,放松身心。1939年,现代唱片封面艺术之父 Alex Steinweiss开始以海报风格的封面设计替代原本棕色牛皮纸的标准包装,令唱片销量大涨,从此封面设计成为重要的营销元素,Alex Steinweiss一生设计超过2000张唱片,大多带有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艺术风格。
▲Theme Songs 1941
▲Handel : Water Music Suite 1946
▲Congas Rumbas 1941
▲Generic String and Chamber 1948
艺术
说到“黑色电影”,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爱德华·霍普,Forecolor在19春夏配色方案中曾引用过画家最著名的作品《夜游者》(夜莺)的局部。相比40年代黑色电影大多是黑白片,爱德华·霍普的画作通过色彩描绘出更加立体“电影场景”,忧郁、疏离或诡异的氛围映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
▲《夜游者》1942
▲《夜游者》1942
▲《加油站》1940
▲《酒店大堂》1943
40年代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令美国成为了梦寐以求的世界艺术中心,拥有了主流艺术的话语权,代表性人物杰克逊·波洛克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
▲《第5号》1948
▲《Moby Dick》 1943
▲《Stenographic Figure》1942
工业设计
作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工业设计师,Raymond Loewy一系列经典的设计影响深远,流线型的设计风格曾被誉为开启了现代世界的形象。1940年,Raymond Loewy为美国烟草公司的“LUCKY STRIKE”香烟重新设计了包装,将绿底色改为白色,不但降低了印刷成本,也使整个香烟的外观更加醒目。
▲Raymond Loewy
▲“LUCKY STRIKE”香烟,1940
▲Emerson 511型短波收音机 1947
▲Hallicrafters S-38型短波收音机,1946
1946年Tupperware特百惠利用二战时制作防毒面具的优质塑料生产出轻质耐用的塑料食品保鲜容器,全新的生活观念受到广泛的欢迎,特百惠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特百惠容器,1946
时尚
二战几乎让欧洲的时装业停滞,设计师关闭时装屋。时尚变得乏善可陈,悦目的色调被实用的中性色调取代,直到1947年迪奥的“NEW LOOK“的出现,服装才又重新回归时尚的本质。
▲Christian Dior “NEW LOOK”,1947
▲Rene Gruau for dior 1949
▲Cristóbal Balenciaga,1940
▲Vogue june 1944
▲Rene Gruau for Vogue June 1947
▲Vogue 1945
▲Vogue, March 1943
▲Seventeen April,1949
▲Joset Walker,1949
▲1940年代连身裙
1940年代色彩风格
整体上40年代以低饱和度和明色的色彩为主,呈现朦胧和蒙尘感,少量鲜亮的红色和绿色调,而40年代末甜美的粉彩色开始登场。
*注意影像图片存在色差。